首页 资讯 正文

河北秦皇岛:文旅新业态激发新活力

体育正文 208 0

河北秦皇岛:文旅新业态激发新活力

河北秦皇岛:文旅新业态激发新活力

5月31日上午,升达艺术馆外粽叶飘香,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非遗活动即将拉开帷幕。剪纸(扇面)、糖画、绳结艺术、制香、香包、面塑、艾叶花束(shù)等(děng)传统技艺(jìyì)集中亮相,更融入(róngrù)包粽子、品定胜糕、饮艾草茶等民俗环节,让参与者在“盲盒探遗”中解锁传统文化(wénhuà)的多重维度。

“抽到面塑啦!听说老师能捏出活灵活现的(de)小醒狮!”活动现场,大家分享着自己抽取印有(yìnyǒu)端午(duānwǔ)纹样的盲盒卡片。七大非遗体验区各具风情,面塑传承人陈宏(chénhóng)指尖翻飞,巴掌大小的面团眨眼化作精神奕奕的醒狮;糖画传承人刘胜利身旁围满了雀跃的孩子们,琥珀色的糖浆在铜勺间流转;在剪纸(jiǎnzhǐ)体验区,升科剪纸的传承人现场传授折纸、构图、运剪技巧(jìqiǎo)。

在传统(chuántǒng)制香区,天合兴香局的老师手把手教大家(dàjiā)如何捏(niē)制香泥,再用模具制作出祥云、福字等(děng)香盘。香包传承人张艳一针一线,教参与者们如何缝制“粽子香包”,绿色的粽子为端午增添意趣(yìqù)。绳结艺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,传承人李青指尖翻飞,一条条精美(jīngměi)的五彩绳编织成型,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祝福。艾叶花束区散发(sànfà)着阵阵艾香,翠绿的叶片、精巧的扫帚、散发芬芳的香包与喜庆的福字相互映衬,别具一番传统韵味与美好心意。

活动现场,杨一轩小朋友(xiǎopéngyǒu)还为大家表演了(le)川剧(chuānjù)变脸。他说:“站在台上那一刻,看到的不是(shì)非遗保护,而是传统文化(wénhuà)自然生长的模样,龙舟(lóngzhōu)鼓点是伴奏,五彩丝线成了最潮的‘中国风配饰’。川剧的‘变’是破茧新生,端午的‘守’是根系绵延。虽然学习变脸很累,但是文化传承又是一份责任,我会一直坚持下去,让自己更强大,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。”

除此之外(chúcǐzhīwài),包粽子体验区尤为热闹,糯米、红枣堆叠成小山,韩记(hánjì)烩羊肉的厨师们手把手教年轻人卷粽叶、缠棉线,“四角粽要压实,漏了米可煮不出香味儿!”笑语中(zhōng),翡翠般的粽子整齐码上蒸屉,白雾蒸腾间弥漫着家的味道。刚出(gāngchū)锅的粽子裹着苇叶清香,剥开时糯米颗颗晶莹,蜜枣馅(xiàn)的甜糯勾得食客连连称绝。

据记者了解,此次在(zài)端午节举办的“盲盒探遗”活动,由郑州市非(fēi)遗保护和文(héwén)旅文创融合(rónghé)发展中心创新推出。这场集“盲盒惊喜(jīngxǐ)+技艺体验+味觉记忆”于一体的非遗体验,不仅让端午民俗可触可感,更让古老技艺在创新表达中扎根年轻一代的生活。“非遗不是凝固的标本,而是流动的文化DNA,当它与盲盒、美食碰撞,便能生长出属于这个(zhègè)时代的文化烟火气。”该中心主任李桂玲说到。

(正观新闻记者 李(lǐ)居正)

本文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乐、视频等)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(kējì)(河南(hénán))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所有,未经(wèijīng)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需转载本文,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,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,并不得将(jiāng)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。

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保留追究(zhuījiū)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

河北秦皇岛:文旅新业态激发新活力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