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地下挖煤”到“地上种艾”,肥城这个村艾草产业收入破千万
“地下挖煤”到“地上种艾”,肥城这个村艾草产业收入破千万
“地下挖煤”到“地上种艾”,肥城这个村艾草产业收入破千万端午(duānwǔ)将至,当家家户户将艾草(àicǎo)悬于门前驱邪纳福时,在肥城石横镇南大留村千亩艾草基地里,艾叶背面的绒毛泛着银辉,微风(wēifēng)拂过,绿浪翻涌间清香沁脾,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时机收割、加工。
“端午节临近,我们的产品也迎来(yínglái)了一波订购高峰,一大早外地的老客户就打电话(dǎdiànhuà)订购6000株鲜(zhūxiān)艾草和艾草香囊,让今天务必发货赶在端午节前销售。”金宏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何有彬说。
这涌动(yǒngdòng)着生机的艾草地,二十年前还是让人头疼的塌陷地。土地下沉、地表塌陷,或(huò)常年积水,或杂草丛生……这曾是南大留村采煤塌陷地令人痛心的惨况,当地群众每每看到这场景就会(huì)扼腕叹息。
“我们(wǒmen)村在煤矿区,这片地以前就是塌陷地,种植粮食作物亩均产量少、收益低。”南大留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晓光说。作为(zuòwéi)采煤塌陷的核心区,南大留村2006年(nián)整村搬迁时,留下的是千亩支离破碎的土地(tǔdì)。废弃土地上整理复垦的问题仍待解决。
2020年,经村“两委”和村民代表多次论证和外出(wàichū)考察学习后,南大留村决定在地里种艾草。艾草耐瘠薄、抗逆强的特性(tèxìng),与塌陷地改良后的土壤特性完美(wánměi)契合。
“60多年前,不少村民就种过艾草,这(zhè)说明我们这一带种艾草是可行的。过去地下挖煤,发展的是黑色经济(jīngjì),今天我们要转变思路(sīlù),要在地上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产业。”张晓光说。
为此,村里注册成立了合作社,整合流转了1000多亩地,同时成立艾草加工企业金宏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购置生产加工设备20余台套,建成集艾草种植、加工、销售(xiāoshòu)为一体(yītǐ)的(de)完整产业链。
“艾草种植(zhòngzhí)成本低、亩产收入高、方便管理,经济效益也比较好,一年可以收三茬(sānchá),而且一次种植持续多年(duōnián)有收益,它浑身都是宝没有一点浪费,艾叶可以制作艾柱,还可以提炼精油、艾露,根茎可以制作饲料或者制成枕头枕芯(zhěnxīn)的填充物等。”何有彬说。
昔日,最值得骄傲的是“黑色(hēisè)经济”,而今,引以为豪的是“绿色产业”。从“地下(dìxià)挖煤”到“地上种艾”,南大留村(cūn)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。去年全村艾草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,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分红10余万元,并带动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业。
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于学山)
(大众日报(dàzhòngrìbào)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,提供线索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视频,文字投稿务必配(pèi)上照片、短视频。泰安(tàiān)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(diànziyóuxiāng)dzrbta@126.com,热线电话:05388011909。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(zuòzhě)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系。)
端午(duānwǔ)将至,当家家户户将艾草(àicǎo)悬于门前驱邪纳福时,在肥城石横镇南大留村千亩艾草基地里,艾叶背面的绒毛泛着银辉,微风(wēifēng)拂过,绿浪翻涌间清香沁脾,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时机收割、加工。
“端午节临近,我们的产品也迎来(yínglái)了一波订购高峰,一大早外地的老客户就打电话(dǎdiànhuà)订购6000株鲜(zhūxiān)艾草和艾草香囊,让今天务必发货赶在端午节前销售。”金宏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何有彬说。
这涌动(yǒngdòng)着生机的艾草地,二十年前还是让人头疼的塌陷地。土地下沉、地表塌陷,或(huò)常年积水,或杂草丛生……这曾是南大留村采煤塌陷地令人痛心的惨况,当地群众每每看到这场景就会(huì)扼腕叹息。
“我们(wǒmen)村在煤矿区,这片地以前就是塌陷地,种植粮食作物亩均产量少、收益低。”南大留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晓光说。作为(zuòwéi)采煤塌陷的核心区,南大留村2006年(nián)整村搬迁时,留下的是千亩支离破碎的土地(tǔdì)。废弃土地上整理复垦的问题仍待解决。
2020年,经村“两委”和村民代表多次论证和外出(wàichū)考察学习后,南大留村决定在地里种艾草。艾草耐瘠薄、抗逆强的特性(tèxìng),与塌陷地改良后的土壤特性完美(wánměi)契合。
“60多年前,不少村民就种过艾草,这(zhè)说明我们这一带种艾草是可行的。过去地下挖煤,发展的是黑色经济(jīngjì),今天我们要转变思路(sīlù),要在地上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产业。”张晓光说。
为此,村里注册成立了合作社,整合流转了1000多亩地,同时成立艾草加工企业金宏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购置生产加工设备20余台套,建成集艾草种植、加工、销售(xiāoshòu)为一体(yītǐ)的(de)完整产业链。
“艾草种植(zhòngzhí)成本低、亩产收入高、方便管理,经济效益也比较好,一年可以收三茬(sānchá),而且一次种植持续多年(duōnián)有收益,它浑身都是宝没有一点浪费,艾叶可以制作艾柱,还可以提炼精油、艾露,根茎可以制作饲料或者制成枕头枕芯(zhěnxīn)的填充物等。”何有彬说。
昔日,最值得骄傲的是“黑色(hēisè)经济”,而今,引以为豪的是“绿色产业”。从“地下(dìxià)挖煤”到“地上种艾”,南大留村(cūn)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。去年全村艾草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,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分红10余万元,并带动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业。
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于学山)
(大众日报(dàzhòngrìbào)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,提供线索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视频,文字投稿务必配(pèi)上照片、短视频。泰安(tàiān)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(diànziyóuxiāng)dzrbta@126.com,热线电话:05388011909。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(zuòzhě)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系。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